PP电子 app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是伴随着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以木材为原料、以卯榫做连接、集多道工序为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艺。从建筑技术上全面传承了中国古建所采用的卯榫、升起、侧脚等传统技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张咏。
固安县牛驼镇琉璃村的张家为木工世家,世代传承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名叫“塑阙斋”,一直延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几代人历经岁月激荡,薪火相传,巧手雕琢,匠心传承,经过精致拼接,将这些巧夺天工的古建筑重现在世人面前,让古建筑的美在微缩世界熠熠生辉。
古建筑PP电子的官方网站模型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咏:这是一个古建模型,它是故宫里边儿的乾清宫、交泰殿、还有坤宁宫。这个项目从1998年开始就已经启动了,将近13个人,打造了11年,现在我们完成了整体的2/3,还有1/3,这个是1:50倍的。我们这个作品整体摆出来之后,大概有八百多平方米。
虽然模型没有完全摆出来,但这三个殿就令我们叹为观止,无论是秀丽的檐角,还是古香古色的窗棂,都与真实的建筑一模一样。除此之外,模型的窗门扇扇都能开启,屋脊上仙人走兽的眼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更是为整个建筑模型增添了几分灵动。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咏:我们这个模型是按照榫卯的1:50倍,精确到0.02mm制作的,原始的建筑物上边儿有什么,我们这就有什么,都是通过微雕的技艺,把它刻出来,一旦刻坏了,就报废了。这样一个小兽,我们一个人最多半天做一个,也就是五个小时做一个。我们不用放大镜,所以要做一会儿休息一会。不休息,眼睛就会受不了。这些门窗都是可以打开的,是按照传统榫卯结构工艺制作的,最小的门窗楞是0.6mm。
出自木雕世家的张咏从小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很小的时候就对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岁的时候就在家人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打磨砂纸。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咏: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跟他们一起打打砂纸,做一些零碎活儿,我初中毕业以后正式加入做故宫微建模型项目,从那时候开始学习这些个技艺,一直学到了现在。现在也是边学边做,因为古建太奥妙了,我爷爷当时跟我说,如果你把紫禁城角楼或者山西应县木塔其中的一个建筑物吃透了,你得适用一生。
张咏是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目前,他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微缩了释迦塔、万春亭等200多件精致逼真的古建筑模型,把我国知名古代建筑“搬”进了自己的家中,既留存了历史,也留存了技艺,还将传统文化延续下来。张咏告诉我们,这里的故宫模型是三代手艺人的心血,等故宫模型完工的那一天,他想让这个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咏:我从去年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咱们当地政府的支持,我想把现在的这些古建模型做一个展。从1998年开始,十几个人做的这套古建模型,没有整体陈列过。办这个展是我的梦想,同时也圆了我爷爷的梦想。
Copyright © 2019-2023 PP电子「中国」平台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2015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