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落实聊城市委“三提三敢”要求,展示宣传各部门(单位)今年以来在各自领域的民生实事,不断营造全市各级各部门“真办事办实事”的舆论氛围。市政府新闻办经过前期调研、会商,征集了30余家部门(单位)50多个民生实事和优秀案例。9月开始,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聚焦民生实事打造幸福两河明珠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充分展示各部门(单位)“解决旧问题,直面新问题”的为民情怀和生动实践,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PP电子的官方网站安全感。
9月12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亚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努力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住有优居方面重点做的工作。
在建筑设计端,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加强BIM、减隔震等新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运用,有序开展勘察质量监管信息化、建筑师负责制等试点工作。围绕提升住宅品质,全面按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设计要求开展工作。制定全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采取最优措施达到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重要工程和复杂工程中积极推进BIM模型技术,提升精细化设计水平。
在建造施工端,强力推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截至目前,聊城市装配式建筑开工262.18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57.08%。新增绿色建筑面积467.27万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在质量验收端,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推广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从全市选取51个项目培育创建省优质结构工程。推行延长新建住宅工程质量保修期制度,将防渗漏延长至10年,供热供冷系统延长至5年,给排水管道隐蔽部分延长至10年,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和民用水电气价格,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建设;打造公租房线上系统,利用“聊城住房保障”微信公众号,将14个公租房小区2500余套房屋位置、户型、租赁情况等数据全面、立体展现在微信公众号和网页,申请家庭足不出户便可线上选房,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截至目前,全市已提前完成国家(省)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任务,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9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809户。加快棚改旧改进度。印发《聊城市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管理办法》,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建设、调整、处置、移交分配、销号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项目管理更加规范。截至目前,全市棚户区改造已开工2714套、开工率73.95%,基本建成11624套、完成率124.68%,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将老旧小区作为“为民服务解难题”的主阵地,坚持全过程民主,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将物业服务贯穿改造全过程,截至目前,175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其中48个项目已经完成。推进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保障资金补助等举措,积极探索各种创新工作模式,使电梯加得快、加得稳,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加装电梯“一键直达”的便利,有效解决老年人“下楼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16部。
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深入推进青年首套住房政策,有效减轻青年购房者经济压力,青年首套住房购房消费券共计发放9.09亿元,成交住房5600余套;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二十条意见,多孩家庭发放最高3万元、群(团)购最高4万元购房消费券,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按照“一盘一策”“一项目一专班”的原则,对风险项目分类处置,确保风险及时化解,项目尽快交付。截至目前,聊城市交付率列全省第一位,提前6个月完成年度交付任务。规范房产中介服务。制定了《聊城市房地产中介行业自律公约(试行)》,发布实施了《聊城市房地产经纪行业信用评价实施细则》,建成“聊城市房地产中介机构监管服务平台”并运行使用,实现了线上监督。这些“组合拳”在规范行业秩序、促进房地产经纪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好农房建设质量。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2022年完成危房改造149户,2023年计划改造290户,已开工290户、开工率100%,已竣工287户、竣工率98.97%;扎实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市共排查农村房屋168.4万处,对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1.18万处农村房屋,全部进行了安全鉴定。对鉴定为C、D级的1.09万处房屋,督促产权人(使用人)及时进行整治并全部整改完毕。全面推广农村房屋“点菜单”改革成效。推行“群众点单、镇街下单、公司接单、群众评单”的农村自建房建设模式,组织编制农民个人自建住宅推荐图集,指导建房群众采用成熟的设计图纸、图集和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全市成立村镇建设工程公司227家,整合村镇建设队伍1070支,建筑工匠5140人,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在房屋建设方面遇到的有关问题,初步探索出了解决基层监管缺失、设计施工不规范问题的问题路径,满足农民群众对住房的多元化需求,做到房子怎么建、群众说了算,今年以来已有2338户房屋实现“点单”建房。
实施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集中整治行动。采取社区兜底托管、零散小区整合等办法,引入公益性物业企业、国有物业企业和公益性组织18家,全市2383个小区已选聘专业化物业服务,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99.96%。
实施“红色物业∙聊来温暖”主题攻坚行动。开展“物业牵手·友爱同行”温情结对、“我爱我家·我为大家”温馨自治和“同筑美好·情暖万家”温情共建活动,采取好带差、老带新、强带弱的方式,实行一对一帮扶,全市44家物业企业与44个老旧小区牵手结对帮扶,推动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提档升级。
实行物业服务末位淘汰工作机制。为规范物业企业服务行为,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在全市范围实施物业服务质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由业主满意度评价、物业服务现场评价、街道社区党组织评价三部分构成,逐步建立物业服务企业退出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住宅物业小区评价874个,全市共推荐“红榜”物业小区73个,“黑榜”物业小区17个。
试点推行第三方监管或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学习借鉴北京、成都“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探索推行第三方监管或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目前,已确定第一批13个试点小区名单。通过将信托理念引入物业体系,重构财产权属关系,将物业费、停车费、广告费等小区收入设为属于全体业主的共有基金,物业公司按照约定比例提取酬金,剩余部分全部用于小区服务,实现让物业回归“管家”,业主做回“主人”。
开展小区服务提升,助力文明城市创建。针对小区环境卫生差、绿化养护不到位、车辆乱停乱放、私搭乱建、乱扯乱挂、违规养犬、飞线充电、公共区域堆放杂物、停放电动车占用消防通道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市住建局开展10余次集中督导检查活动,先后督导600余个住宅小区,解决问题1800余项。
加快推进城区路网建设。围绕城市交通堵点、难点,立足城市建设实际,加快推进城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中心城区新建改建道路80余条,新建改建桥梁20座。西关街西延、中华路北延、二干路等道路新建项目建成通车,建设西路、花园路、滦河路等道路翻建项目改造完成,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提升。
有序实施东昌路绿色低碳改造。东昌路绿色低碳改造项目于2022年正式启动,主要对东昌路沿线栋建筑进行绿色低碳改造,对沿线交通设施进行绿波改造,建设公共停车场,新建过街天桥和绿色低碳儿童科普基地。
打造“口袋公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今年,市住建局共建设8处口袋公园项目,占地面积约48220㎡,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充分倾听民意,选址合理,每一个均有自己的主题元素与文化特色,增设儿童游乐设施、亲子互动设施等,融入多种文化元素,各具特色。PP电子 app
Copyright © 2019-2023 PP电子「中国」平台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2015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