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中国」平台网站

您好,欢迎进入PP电子有限公司网站!

咨询热线:

13706139936

PP电子 app大模型“上车”面临成本、安全挑战 专家:智能座舱功能要做减法

发布时间:2023-11-03 02:47人气:

  今年8月,奇瑞星途品牌宣布星纪元ES车型将首搭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广汽宣布推出广汽AI大模型平台,而就在上周,被官方称为全球首个大模型“上车”的智能汽车极越01正式上市。

  不过,在车企和科技公司狂卷大模型的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大模型不适宜上车。在近日举办的2023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人机交互实验室主任王宏安明确表示,AI大模型以目前的状况不适宜上车,如果想上车需要解决大模型剪裁、算法优化和数据存储三大问题。

  在王宏安看来,专业的模型要干专业的事情,大模型应该把汽车领域知识用知识用图谱来表达,把大模型和知识图谱结合起来,使算力大大的缩减。

  “让AI上车以后,我们是希望人们坐在车里面,还是希望人们完成出行任务以后就不坐在车里?”王宏安认为,AI技术的应用会向自然人机交互方向发展,驾驶过程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但还要兼顾任务的约束和特殊情况,人们需要考虑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绍兴市智慧交通和智能交互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副院长/实验室主任陈芳认为,大模型对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之前,大模型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应用需要把用户安全作为首要考量要素,人机交互功能要做减法。

  在陈芳看来,目前汽车座舱内的很多功能相互之间设置了边界,而且因为行车安全,很多功能是90%的人都不去用的功能。未来大模型介入后,智能座舱交互设计会发生很大变化,功能性概念和边界可能会变得模糊,但核心是要看是否能够打破传统的设计框架和信息构架。

  对于大模型上车,多数科技公司持乐观态度。中科创达高级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常衡生持认为,智能座舱正向中央计算单元演化,车载计算芯片也在加速推动舱驾融合发展,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将使得人机交互更加自然,且云端大脑+端侧机器人组合的混合AI会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这些使得座舱功能体验需求趋势呈现整车场景化、交互友好化发展。

  “未来的大模型应用会百花齐放,特别是在汽车领域,汽车未来不仅仅是一个出行的交通工具,它应该会变成一个更像移动的机器人。”常衡生预测,未来大模型会成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会成为标准化接口和基础底座,基于大模型会衍生出来多样化的应用。

  在科大讯飞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看来,当前的智能座舱噱头多,端到端的服务闭环体验差,存在孤岛式的用户迭代体系等智能座舱的行业痛点,讯飞星火汽车交互大模型具备深度理解、知识应用、快速学习进化的能力,能够基于场景感知、用户感知,精准高效提供闭环个性化交互服务,助力智能座舱体验升级。

  不过在东风汽车集团技术中心智能软件中心副总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冯超看来,大模型需要消耗多少算力还是未知,如果每一台车都背一个模型,使用场景短暂的或者用户使用频次不高的情况下,整车成本压力会非常大。

  从商业模式和成效层面,冯超认为,发挥大模型的价值,首先要做个性化的去针对每一个用户,做一个能适配所需功能的后台,从用户需求角度在云端去适配,同时实现共享资源,最终按照用户的使用喜好选择相应的商业模式。(作者/谢婉)PP电子 appPP电子 游戏


13706139936